大力推進新能源革命 創建“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能源革命與人類文明演進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人類文明演進與能源革命息息相關。能源革命在能源開發和利用方式上的重大突破,使能源生產消費領域發生一系列根本性變革,如蒸汽機、內燃機、電力、可再生能源等的發明應用,推動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v觀人類發展歷史,人類已經歷了三次能源革命,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利用大致經歷了薪材時代、化石能源時代和新能源時代;人類文明的演進大致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三種形態,正處于邁向生態文明的新時期新時代。
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能源革命是原始人發現和使用火,這是人類文明的開端,亦被視作人類文明誕生最重要的標志。沒有火的使用就沒有人類文明進步。鉆木取火是人類在能源利用方面最早的一次技術革命,實現了從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轉變,擺脫了完全依附自然生存的狀態,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以薪材為主要能源的時代。隨著薪材的廣泛使用以及人類對冶煉技術掌握,人類從石器時代逐步走向鐵器時代,推動了人類社會從原始文明邁向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對自然能源的利用只能是初步的、原始的一次能源,對生產效率的改進也非常有限,主要是解決人們的溫飽和生存問題。
工業文明是以工業化為重要標志,機器大生產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一種現代社會文明形態。18世紀,人類以煤炭等化石能源為原料,通過燃燒所產生的熱量形成蒸汽。用汽輪機推動大型機器運轉,煤炭隨之成為推動第二次能源革命和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源”。19世紀下半葉,電的發現與使用,人類解決了能源長距離傳輸問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工業化進程,一大批使用電力的裝備隨之產生,大幅度提高了全社會的生產力,使人類文明進程不斷提速,同時加快了全球工業化進程。石油、天然氣的發現與利用,開啟了能源利用的網絡化時代,世界各國依靠石油創造了經濟飛速發展的奇跡,工業文明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雖然,工業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創造力的文明,然而,持續使用了200多年的化石能源不僅面臨戰略性資源枯竭,而且給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把埋藏在地下的化石能源挖出來用作燃料,向大氣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盾,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威脅。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傳統化石能源日益緊缺,經濟增長乏力等諸多危機,人類急需一次新的能源革命,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諸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水能、核能和氫能等。新的能源革命即第四次能源革命,其目的是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逐步代替化石能源,消除化石能源消費所引發的環境問題。第四次能源革命以新能源與信息技術融合為標志,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清潔化、低碳化為方向,開啟了人類文明進程的新境界和新階段——生態文明。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與綠色低碳現代化
***總書記在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边@是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指引、基本內涵、表現形式等內容的重要概括和提煉,為我們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為現代文明進程中一種嶄新的類型和形態,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追求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努力在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尋求最優解?!吧鷳B興則文明興”,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這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人類文明新形態中的重要意義。
創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當代實踐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發展是相伴而生的。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模式既超越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又超越了東方一些非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依附型”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更超越了蘇聯東歐國家簡單“回歸式”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模式。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已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較之資本主義追求物質財富的“單向度”現代化,當前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凝練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僅超越了以往單一強調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模式,為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的理念和路徑;而且拓展了人類文明進步的空間,體現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時代呼喚。正如***總書記強調的:“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睆氖澜绗F代化的歷史發展來看,正是因為中國,“現代化”的概念才在全世界普及開來;從當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演進來看,綠色低碳的中國式現代化是通向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三、能源革命——中國現代化低碳轉型的戰略選擇
從國際上看,全球能源轉型大勢所趨,世界能源格局重塑;長期碳中和目標導向將加劇世界范圍經濟技術革命性變革,也將改變國際經濟貿易規則和企業發展業態。先進深度脫碳技術和發展能力將成為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走上深度脫碳發展路徑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從國內來看,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中后期,對未來經濟增速仍有較高預期;然而,現實中卻面臨著高碳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年碳排放量和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持續走高等諸多困境與挑戰。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問題,推進目標導向下緊迫的低碳轉型,是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推動本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并與各國一道尋求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方面不懈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6月,***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明確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澳茉吹吞及l展關乎人類未來。中國高度重視能源低碳發展,積極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边@一能源革命戰略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對能源發展問題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拓展和創新,為我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道路。2020年中國繼而向世界承諾將“力爭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同年,國務院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能源供應”,“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開拓奮進,確保能源安全至關重要。2022年1月,***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動能源技術與現代信息、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產和消費新模式?!蓖ㄟ^實施“雙碳”計劃,貫徹落實能源革命戰略,中國能源轉型發展勢頭強勁,綠色低碳現代化前景可期。正如2021年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報告中指出的,中國作為全球能源和氣候未來的關鍵行動者,通過自身諸多優勢已經在能源技術和能源政策方面展現出國際領導力,有能力提前實現碳達峰目標,并最終成功完成碳中和轉型。
作者供職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生態文明與綠色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作者簡介:黃玉婷,女,甘肅金昌人,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研究生;昌灝(1976-),男,湖北武漢人,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湖北工業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馬克思工業革命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BSQD2020093)階段性成果。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網)
鄭重聲明:此信息由網站程序爬蟲抓取或網友投稿而來,不保證信息的時間準確性和內容正確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為準,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我們會在48小時內進行人工處理。